萬能針頭濾器是一種實驗室常用的精密過濾設備,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高效過濾性能。其核心結構由外殼、濾膜及接口組成,外殼材質通常為聚丙烯等耐化學腐蝕材料,通過超聲波焊接確保密封性,避免泄漏。濾膜材質多樣,包括聚醚砜(PES)、聚四氟乙烯(PTFE)、尼龍(Nylon)等,可根據過濾需求選擇不同孔徑(如0.22μm、0.45μm等)和化學兼容性。接口設計靈活,支持與注射器、移液管或管路快速連接,適用于小體積樣品的精準過濾。
一、操作前準備
檢查濾器
確認濾器包裝完整,無破損或泄漏。
檢查濾膜孔徑(如0.2μm、0.45μm)是否符合實驗需求。
確認濾器接口類型(如魯爾鎖、minispike等)與注射器或設備匹配。
準備樣品與設備
樣品需澄清或預處理(如離心、稀釋),避免大顆粒堵塞濾膜。
準備合適規格的注射器(根據樣品體積選擇,如10mL注射器配13mm濾器)。
穿戴實驗服、手套,必要時佩戴護目鏡。
二、安裝濾器
連接注射器與濾器
將注射器乳頭插入濾器的入口(魯爾鎖母頭),順時針旋轉至緊固(或直接按壓連接,根據接口設計)。
確保連接緊密,避免漏液或空氣進入。
排氣處理(可選)
若濾器內有空氣,可緩慢推動注射器活塞,排出空氣至濾器出口有液體流出。
三、過濾操作
緩慢加壓過濾
手持注射器與濾器垂直或水平(根據操作習慣),緩慢推動活塞,使樣品通過濾膜。
關鍵點:
避免用力過猛導致濾膜破裂或樣品噴濺。
若過濾阻力增大,可暫停并檢查是否堵塞(如需預過濾,可更換帶預過濾層的濾器)。
收集濾液
將濾器出口對準接收容器(如試管、EP管),繼續推動活塞直至樣品完q過濾。
若需分次過濾,可暫停后重新連接新容器。
四、操作后處理
廢棄物處理
將使用過的濾器按生物危害或化學廢棄物分類處理(如含病原體的樣品需高壓滅菌后丟棄)。
注射器針頭需套上保護套或放入銳器盒。
設備清潔
用清水或適當溶劑沖洗注射器(若需重復使用),晾干備用。
濾器為一次性用品,無需清潔。
五、注意事項
兼容性檢查
確認濾膜材質(如PTFE、PVDF、尼龍等)與樣品溶劑兼容,避免溶解或化學反應。
例如:強酸、強堿或有機溶劑需選擇耐腐蝕濾膜(如PTFE)。
避免交叉污染
不同樣品需更換新濾器,尤其是涉及生物樣本或高純度要求時。
操作前用75%酒精擦拭濾器表面(非無菌操作時)。
溫度與壓力控制
避免高溫過濾(如熱溶液需冷卻至室溫),防止濾膜變形。
濾器耐壓范圍有限(如13mm濾器通常耐壓6.3bar),超壓可能導致破裂。
特殊應用調整
除菌過濾:選擇0.2μm或更小孔徑濾膜,并驗證無菌性。
預過濾:對含顆粒物較多的樣品,可先用大孔徑濾器(如5μm)預過濾,再換小孔徑濾器。
氣體過濾:需選擇疏水性濾膜(如PTFE)并確認氣體流向(部分濾器單向通氣)。